在中国,商品房(Commercial housing)这一概念的兴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。商品房是指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,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(无论是个人还是外国公司)从机关单位租用土地使用权,进行为期40年、50年乃至70年的开发,建造的房屋。这些房屋建成之后,主要面向市场进行出售或出租,涵盖了住宅、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各类建筑物。这类房屋也被人们称为“大产权房”。
与此不同,那些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划拨,用于自建、参建、委托建造的住宅或其他建筑物,主要用于个人使用,这类房屋并不属于商品房范畴,而是被称为“小产权房”。
商品房的价格构成相当复杂,涵盖了成本、税金、利润、代收费用等要素。地段、层次、朝向、质量、材料的使用等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。从法律视角来看,商品房是指那些可以按照法律、法规及相关规定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房屋,不受政策的限制,无论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(存量房)均适用。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,商品房可以分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0年6月,海南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:破除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,实施现房销售制度。这一决策无疑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,预示着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现房的实际品质和服务。这一决策无疑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次深度调整,也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更为健康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一大步伐。